如何促进农业发展,产业链转型,优化农业结构,是今年全国两会期间的一个热议话题。而实现农业现代化的目标,科技的“智慧”助力必不可少。
5月底,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FAO)召开“气候智慧农业会议”,探讨中国等发展中国家的农业如何利用科技在当前生态环境,风险灾害下的智慧转型。
而在此前,世界银行(World Bank)给中国提供贷款1.5亿美元,用于湖北省安全、可持续、智慧型农业项目,促进中国环境可持续和气候智慧型农业发展,提升农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专家表示,在智慧模式下,不仅能提高中国农业适应气候变化的生产能力,促进农业升级,还能改善农村环境。
互联网、5G、物联网和大数据等信息技术在农业领域的应用,将有助于农业信息化的深入,促进农业创新,转型与升级,使农业产业活动更加智能化。通过智能获取、监测、控制农业生产参数,随后产品在电子商务平台进行销售、推广,之后再根据大数据分析市场需求,反过来指导农作物的生产种类的选择。
专家表示,现在是发展智慧农业的“黄金时代”,在科技力量的驱动下,智慧农业会进入一个加速发展阶段,由此会改变我们传统农业靠天吃饭的方式。
世界银行报告显示,中国农业劳力占比由1991年的60%(世界平均45%)下降到2018年的26%(世界平均28%)。在农村劳动力短缺逐渐成为一个突出问题。智慧农业可以提高农业产业效率,应对普遍存在的劳动力不足难题。
同时,农业管理部门可以通过大数据平台采集消费者的需求报告,进行市场分析,使得农户可以提前规划生产,并获得相应种植建议,从而作出更加精准、有效的农事安排。
此外,在智慧的助力下,农业生产的风险抵御能力,农产品质量和产量,及食品安全都将有效提升。比如,利用信息化手段,我们可以对作物种植作出抗涝、抗病虫害等决策,以降低生产成本,有效控制作物种植的环境风险。
除此之外,在智慧齿轮运转下,农业市场化水平也会跃入新阶段。中国农业种植主要为分散性种植,而粮食集中种植地又多山地,丘陵地势,很难展开大规模机械化农业,因此欠缺现代农业下的价格与产量的国际优势。在这种背景下,智慧农业会带来它的黄金影响:在一片很小的范围内,通过使用各种小型的智能农机与智能装备,也可以实现一个局域性农业规模机械化。
中国未来15年会走“三化同步”道路,即机械化、自动化、智能化。而到2055年,会实现农业强、农民富、农村美。智慧农业最终是生产力高度发达的一个表现,它可以在根本上改变上万年的农业的历史,同时也将赋予农民新的内涵。
文章来源:一财网
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