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动态

四川宜宾地震,物联网立了大功!

2019-06-24

6月17日22时55分,在四川宜宾市长宁县北纬28.34度,东经104.90度发生6.0级地震,震源深度16千米。这场突如其来的地震,让11年前那场痛彻国人心扉的汶川地震再一次浮现在眼前。值得注意的是,这次地震发生之后,包括成都主城区在内的不少地方都提前发出了地震预警,并通过电视、大喇叭等多种手段提醒民众及时避险。


在时间就是生命的灾难面前,物联网技术为在各种情况下的突发事件,赢得了更多的应急和救援时间,从地震发生前的安防预警,地震救援中的视频监控与生命探测,到人员救援中的远程救灾指挥系统的应用等,物联网都大显身手,为抗震救灾提供技术上的有力支撑。

物联网的“防”

近年来,中国接二连三遭遇“地震”,每次都有那么多的同胞因此丧命。对于地震,我们一直在“救”上面做文章,殊不知,“防”才更重要。

提前预警

此次四川宜宾发生的6.0级地震采用提前预警,地震预警系统其实就是一个全自动的物联网,可以实现全自动的秒级响应。通过在主要地震区布设密集的地震预警监测仪,在地震发生时,利用电波比地震波传播速度快的原理,在地震造成破坏前,提前几秒到几十秒为用户发出全自动秒级响应的地震预警警报,民众据此及时避险以减少伤亡,重要工程紧急处置以减少经济损失和次生灾害。

  长江三峡库区特殊地带的灾害监测,曾采用无线传感网络(WSN)技术,具体是在滑坡上部署传感器,实时采集信息,然后通过无线方式将信息传给控制中心,既克服有线监测系统的缺陷,又适用于移动信号无法覆盖的偏远山区。正是由于WSN本身的冗余性、无线性、网络的自组织性,还同时具有较强的抗破坏能力,所以可以在基础通信设施可能被毁坏的情况下,完成一定的通信任务,能成功适用于滑坡危险地带的灾难监测预警中。

物联网的“救”

物联网技术,作为一个与人类生命安全息息相关的行业,在地震救援中发挥着功不可没的作用。

生命探测

对于救援者而言,物联网同样意义重大。在2008年5月12日的四川汶川大地震的搜救中,采用了具有物联网属性的设备——生命侦测仪,通过测试被探测者的呼吸运动或者移动来工作,由于呼吸的频率较低,一般每分钟16次,就可以把呼吸运动和其他较高频率的运动区分开来。侦测仪的原理也大致是这样。

远程医疗

受灾区恶劣环境所限,很多指挥调度、医疗救护力量无法在时间赶到前线,远程指挥、远程医疗必不可少。经由大量不同类型传感器的采集,灾区的图像、数据等资料,伤者的健康信息才能较为全面地传送到后方,为解决方案的制定提供参考。

遥感飞机

  遥感飞机作为遥感平台,装载各种传感器。在机腹设置不同的窗口,便于对地观测。航空侧视雷达从飞机侧方发射微波,在遇到目标后,其后向散射的返回脉冲在显示器上扫描成像,并记录在胶片上,产生雷达图像。在地震中,遥感飞机相当于“数码相机”,能够通过高空作业,对当地灾情进行连续实时拍摄。

我国幅员辽阔,地形复杂,自然灾害频发,加快部署防灾抗灾的物联网系统以减少生命财产损失势在必行。不仅是地震,诸如台风、洪水、泥石流、森林火灾等灾害也能在物联网的作用下被有效预测、防治。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