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动态

物联网助力解决垃圾分类难题

2019-08-26

导读:

自 “垃圾运动”在上海开展以来,上海更是出台了《上海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将“垃圾分类”纳入法治框架。

北京也在紧锣密鼓修改完善《北京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对违法垃圾分类规定行为设定相应处罚。

在深圳,《深圳经济特区生活垃圾分类投放规定(草案)》已完成向社会征求意见,立法工作正在紧锣密鼓进行。其中,楼层撤桶、个人未分类投放生活垃圾罚款提高了10倍等规定,引发热议。

在广州,于去年7月起实施《广州市生活垃圾分类管理条例》常态化执法检查成为重要抓手。

尽管强制立法能在一定程度上推动垃圾分类的发展,但与此同时,仍有一些问题亟待解决。当前,物联网在多个领域的应用正如火如荼,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物联网也逐渐被应用于环境保护、能源管理等领域。以物联网等为引领的新科技或将带来新的解决方案。


物联网+智能垃圾收集系统

1

实施智能收集

在各居民区设置智能垃圾收集系统:居民垃圾袋由政府统一印制识别码,作为追溯识别使用。居民将垃圾按照标准分类好以后扫码放入智能垃圾桶。对垃圾收集现场进行智能监控,识别居民是否将垃圾放入指定位置。


2

实现智能检测

为了监督居民是否按照标准进行分类,在各区的清洁楼建造智能化垃圾分类检测线,然后利用传感技术和人工智能按照政府制定的标准对从各小区运输过来的居民垃圾逐袋检测,检测结果智能判定是否合格,将检测结果自动上传到智慧平台存入相关住户档案。对于检测不合格的还能自动分流,进行智能分拣/人工分拣。


3

在智慧平台对全市所有居民建立档案

智能收集终端、智能检测线采集的数据通过物联网传输到智慧平台上进入所有住户档案,可以对所有数据进行分析、统计、处理。上述方案的每个节点都具备成熟的技术,具备开发实施的可行性。



物联网助力,解决垃圾分类难题

物联网在垃圾分类处理中的作用是基于物联网技术和传感器技术,结合移动通信网络而开发一系列数据采集、控制等应用的垃圾处理设备:

1. 垃圾桶智能开口防夹手

敞口的垃圾桶容易滋生蚊虫,味道大影响环境,所以大部分居民区的垃圾桶都是有盖、有门的,但居民在投放垃圾时对要用手触碰垃圾箱有一定的抵触,在垃圾桶的开口上安装物联网智控设备,居民可通过微信小程序或APP实现垃圾桶的开门、投递、关门等操作,不用用手触碰垃圾箱又能防止被垃圾箱夹手。

2.垃圾箱状态探测器

智能垃圾箱内的物联网监测设备,可以随时监控垃圾桶的状态,除了满溢状态外,防火防水、翻倒、定位等状态信息都可监控。再利用物联网传输数据,能够对每个垃圾桶进行精准管理优化资源利用率,实现防火防爆监控,为居民区的垃圾箱管理提供大数据支持。

3.垃圾分类检测探测器

智能垃圾桶能对饮料瓶、金属、电池、玻璃等垃圾,通过摄像头抓拍,实现智能识别并进行预警,收集及检测采集的数据通过物联网传输到智慧平台上进入每个居民的档案中,监督每个居民的垃圾分类行为。

4.垃圾称重计算探测器

智能垃圾桶内的垃圾称重探测器,自动对居民投入的正确分类的垃圾进行称重,利用物联网传输数据,实时给予居民相应积分奖励,鼓励居民进行垃圾分类。
垃圾分类的难点主要在于归类不同特征的材料,程序性较强,因此智能检测、机器视觉等技术大有可为:对于饮料瓶、金属、电池、玻璃等垃圾,可通过摄像头抓拍,实现智能识别并预警;纸制品和纺织物等可以依据平均密度和体积等属性设定预警线,来判断其类别;而人脸识别技术则方便居民投递垃圾,记录积分,减少乱扔乱倒行为,提升参与度和认知度。
垃圾分类是一件利国利民的好事——尽管物联网技术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解决如何对垃圾进行分类等棘手问题,但培养人们的垃圾分类意识、从小事做起、做到言行一致才更为重要。

图片均源于百度网络


相关阅读